南宋的灭国之战,崖山之战到底有多惨烈?

  对崖山之战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有趣的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崖山之后没有中国”是许多文人喜欢说的一句话。“崖山之战”的失败标志着南宋最后的火花完全熄灭。那么这场灭国之战是什么呢?

  1、 历史背景

  南宋景炎两年,即公元1277年,全国战争基本平息,只有少数地区有零星抵抗。元政府最看重的是南宋漂泊在海上的小朝廷。朝廷所在地是崖山。

  崖山,广东省新会县南80里处的一个岛屿,又窄又长,南北又长,东西又短。它的北部是海港,南部是大海,西部是汤瓶山。张世杰是时代的中心使者,他认为,依靠这个地方,他不仅可以遵守元军,而且希望在未来实现反击。

  只能说张世杰忠诚可嘉,但不是军事家。

  2、 前战打响

  当时,元代江东宣慰使的汉将张宏凡渴望立功。他回到大多数地方见忽必烈,自愿收复崖山。忽必烈高兴地给了他一把剑。张宏凡到达扬州后,发水陆精兵2万人,分道南下。从海道攻击漳州、潮州、惠州等地,多次击败宋军,最终在海丰活捉文天祥。

  此时,张世杰也从潮阳港乘船入海,退保崖山。南宋最后的“崖山之战”正式开始。

  3、 崖山初战

  1279年正月,元军统帅张弘范指挥元军进攻。

  玉山北面水浅,元水军开不进去。张宏凡转而从南面进攻,遇到了张世杰的船师。为了对付元军,张世杰做好了准备。当时,他有成千上万艘战舰,一字排列,锚定在海里固定。船与船之间用大索固定连接,周围都有形状像城市的建筑棚。小皇帝赵敏的大船展示了君主和大臣的团结。你熟悉这种方式吗?是的,这不是连环计。

  张宏范也有丰富的经验。他看到元军攻不进宋军水军,就用火攻。张世杰早就准备好了。他的船上覆盖着湿泥,火攻无果。

  4、 元军诱降

  看到宋军顽强,张弘凡用了招投降的老套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张弘凡和张世杰是同一个家庭,他们仍然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然而,前者摧毁了南宋,后者保护了南宋。

  张弘凡派张世杰的侄子在军队中工作,三次进入宋营,劝说他的兄弟们失败。他还强迫被俘的文天祥写信招降。文天祥直接回复了张弘凡,他的名字是永恒的“过零丁洋”。当张弘凡读到“自古以来,谁没有死,谁留下丹心照历史”这句话时,他不得不肃然起敬。因此,他不再强迫文天祥写招降书。

  招降不成,强攻无果,只能智取。

  5、 崖山决战

  张洪凡命令元军水军封锁海口,彻底切断宋军淡水供应。这真是个毒药。宋军士兵不得不喝海水,呕吐和泄漏,他们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时,支援前线的元军不断到来。此时,宋军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有一线活力。

  二月六日,庐山海战进入决战时刻。

  当天,张弘凡趁早涨水,派兵从崖山北面攻打宋军,自己从南面攻打宋军。有一段时间,张世杰腹背受敌,当时宋军因缺乏淡水而早已丧失战斗力。张世杰深感大势已去,便想带着小皇帝突破,结果陆秀夫不同意,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张世杰得知皇帝的死讯,也深感绝望,自己也跳入波涛汹涌的海中。十万军民在整个海战中跳海殉国。

  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得知悲讯的文天祥,痛定后,留了一首诗,被囚三年,英勇就义。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平常事,汉氏在瞬间生存。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如悟人间万法空。-“哭泣的山”

  宋朝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痛苦。它经济繁荣,文化繁荣,但都死于外国人的手中。与北宋两帝被俘的耻辱相比,南宋君臣以死报国的精神令人难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