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死亡之谜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取得了较大的稳定和发展,但他的死亡之谜至今仍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研究者。根据历史记载,雍正帝死于咳嗽发烧,然而,一些学者却对他的死因提出了质疑。是因为他的统治策略引发了内外矛盾,还是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这个大秘密似乎永远无法真相大白,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雍正皇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是一位有承上启下历史地位的皇帝;雍正中年登基,勤于政事,耗尽心力,力排众议,强施新政,罢贪官,顺民情,是一位锐意改革的皇帝。近三百年来,雍正因何而死一直是个谜,雍正究竟是被吕四娘谋杀还是中丹毒而死,还是另有原因呢?雍正帝的死亡之谜

雍正皇帝像

公元1735年8月23日,58岁的雍正皇帝,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突然驾崩。关于雍正皇帝的死亡,《清世宗实录》只有几句很简单的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清朝官书正史上对雍正的死亡少有记载,而据雍正的《起居注》记载:雍正帝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时候,感觉身体有点不适,但仍可以召见臣工,到了二十二日的时候,雍正没有再召见臣工,皇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以防不测。到了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的时候雍正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宫中传出急诏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觐见。结果到了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的时候,雍正帝就龙驭上宾了。此外,据雍正帝的宠臣张廷玉在日记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张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还曾“每日进见”,雍正驾崩那天,张廷玉被被急召进宫,得知雍正皇帝已濒弥留,这个消息使他“惊骇欲绝”。可见,无论何种记载都说雍正死的很突然,雍正从发病到去世只用了三天不到的时间,而且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照常理政,怎么一天不到就忽然暴毙呢?难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这位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到底是因何崩逝的呢?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关于雍正的死因,主要有如下五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雍正皇帝是被侠女吕四娘刺杀身亡的。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实际上这种说法来源于稗官野史,《清宫十三朝演义》《清朝野史大观》等书都详细描述了雍正遇刺身亡的过程。传言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流放,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后来,吕四娘拜师习武,她刻苦勤奋,练就了高超的武艺。再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了雍正皇帝的脑袋。这一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显然不太可信。首先,当时负责处理吕留良案的的李卫聪明机警又下得去狠手,而且李卫曾经和吕留良打过交道,为了洗刷嫌疑,在办理此案时,李卫更加卖力,对吕留良一门更是严加处理。案子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吕留良一族的所有男丁都被处死,女子全部被发配去了边远地区并受到严格控制。雍正复核之后对李卫大加赞赏,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确实办案得力。清朝的满门抄斩是极其严格的,不可能让当时的吕家后人有幸存者,另外,清朝对流放人员的管理也是非常苛刻的,不仅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还不允许改变身份。因此吕家的幸存者别说刺杀皇帝了,连自由活动的权利都没有,终生无法离开苦寒之地。退一万步讲,即便历史上真有吕四娘这个人,大内高手如云,她想进皇宫行刺也是完全不可能的。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的人,尤其是读书人对盛行的文字狱深恶痛绝,而雍正皇帝又大兴文字狱,所以人们就编造了这个雍正遇刺身亡的故事。

第二种说法,说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害死的。据传曹雪芹的恋人竺香玉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索入宫中并纳为妃,曹雪芹跟竺香玉暗中联系,竺香玉虽身在后宫仍心念曹雪芹,于是就找个机会和曹雪芹合谋用丹药毒杀了雍正。这种说法来自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在1989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在他们看来,曹雪芹写《红楼梦》这本书就是为了痛快淋漓地骂雍正。曹雪芹本来是富二代,雍正上台后,抄了他的家,让他的生活变得穷困潦倒。此外,霍氏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说雍正夺走了曹雪芹心爱之人 —— 竺香玉,也就是林黛玉的原型。然而,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雍正皇帝后宫有这么几个妃嫔:雍正生前只有一个皇后孝敬宪皇后,孝敬宪皇后姓乌喇那拉氏,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早在雍正皇帝为皇子的时候,康熙皇帝册封她为嫡福晋。而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是后来追赠的,她在雍正皇帝生前被封为熹贵妃,雍正皇帝还有一位号称敦肃皇贵妃的,姓年,是年羹尧的妹妹。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有一位活了95岁的妃子姓耿、齐妃姓李、谦妃姓刘、懋嫔姓宋,这其中没有一个是姓竺的。因此,曹雪芹竺香玉联手谋杀雍正的说法虽然看起来新颖,但没有可信度。

第三种说法,说雍正皇帝是被宫女勒死的。这种说法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初的稗官野史《梵天庐丛录》,书中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雍正皇帝睡熟,用绳缢杀。与这个故事类似的是一个发生在明朝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故事说的是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死。嘉靖皇帝曾经差点被宫女勒死确有其事,可能是民国初年反满的需要,于是就有人把嘉靖皇帝身上发生过的事转嫁到了雍正皇帝身上,这种说法的产生完全是一种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做法,纯属无稽之谈。

第四种说法,说雍正皇帝是患病而死的,死于中风。雍正皇帝近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中说,当时雍正皇帝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而中风猝死的症状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语言不利索,半身不遂等等。雍正临死之前的表现显然不符合中风的症状,因此这种说法明显可信度不高。另外,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郑天挺先生在他的著作《清史简述》中曾提到雍正是中风而死,但是郑天挺先生并没有详述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因此,这个论断还需用史料来作进一步证明。

第五种说法,说雍正皇帝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的。从雍正召请道士炼丹和他常年服食丹药的经历来看,雍正皇帝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确很大。此外,令人值得玩味的是,在雍正驾崩的第三天,即八月的辛卯日,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下了这样一道谕旨:“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间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雍正突然驾崩,乾隆仓促即位,不管是雍正的后事、新君的继位大典,都有大量的事务要处理,前线的军务和日常的政务更是一件都耽搁不得,乾隆怎么会在此时专门下一道圣旨,只为了赶走这几个道士?按照乾隆的说法,雍正皇帝喜好“炉火修炼”确有其事,但只是作为“游戏”,并没有吃用丹药。如果真的没吃丹药又何必辩解,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雍正刚死,刚刚即位的乾隆就下令将圆明园里的炼丹道士全部赶了出去,可能乾隆也觉得雍正的死跟服食丹药关系很大,只是说雍正是因服食丹药中毒而死的不太好听,有损雍正皇帝的形象和皇家颜面。虽然历史上不乏帝王死于丹药,但它终究是后宫的禁忌话题,流传出去对雍正的后世名声也多有妨碍,估计如果不是雍正刚死,乾隆根本不会采取驱逐的手段,而是直接把这些道士处死,以免他们日后走漏消息给自己的父亲抹黑。雍正很早就信奉道教,上了年纪以后更是召来很多道士给自己炼丹并常年服食,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雍正死前十二天叫人往圆明园运了二百斤黑铅,更是在五年间往圆明园运送了157次炼丹所需物品。雍正常年服食丹药,有毒成分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导致暴亡,这是极有可能的。另外,当时朝鲜参赞官洪景辅曾向朝鲜国王禀报说,雍正沉淫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矣。雍正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仍长期大量服食丹药,身体内累计丹毒越来越多,且积劳成疾,最终猝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虽说关于雍正皇帝因丹药中毒而死的说法是这几种说法中最为可信的说法,也最为接近真相,但是,这种说法也有猜测的成分,其实很多历史事件本来就模糊不清,我们只能对已知史料理性分析,尽量贴近历史真相。

雍正《柏梁体诗序卷》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