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时有三个儿子,为何非要立刘禅为蜀汉皇帝?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详细的介绍,为什么刘禅既然是一个帮不上忙的阿斗,眼力出众的刘备,为什么要把他当继承人?让我们看看!

  看看三国的历史,我们都很反感刘禅。这个人被称为典型的昏庸,投降魏朝后,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所以,我们说哪一个没有天赋,一般都是用不起的刘阿斗来比喻。但刘备去世时,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要立刘禅为皇帝呢?用刘备的眼力,难道他看不出刘禅的缺点,必须把江山埋在他手里吗?其实中间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刘备年纪大了,就开始为蜀汉的未来做计划。为了蜀汉未来的长治久安,他和诸葛亮都开始做准备。在这里,最明显的事情就是杀死刘峰。刘峰是刘备的忠子,也是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他跟随刘备,在战场上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当他失去平庸时,他拒绝了孟达的诱惑,逃回了成都。在处理刘峰时,诸葛亮认为刘峰很难控制,并说服刘备杀死刘峰。刘峰死后,刘备也为他的死感到非常难过,流鼻涕。然而,为了稳定刘禅的统治,刘备终于摆脱了刘峰的隐患。

  当时刘备阵营的人都能看出刘备立刘禅当接班人的愿望。当然,他们对刘禅有不同的看法。刘备对刘禅的训练也很严格。他让刘禅向诸葛亮学习治国之道。刘备称帝后,刘备立刘禅为王子,正式让他当继承人。

  当时,虽然刘备有两个儿子:刘勇和刘李,但这两个儿子都是刘备和吴进入四川后出生的。他们还年轻。在三国时期,袁绍和刘彪因废除幼儿而失去了基础,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因此,即使两个幼儿的资格超过了刘禅,刘备也不敢把他们当作王子。

  此外,刘备和他的下属本身就是从荆州征服益州的外来者。刘备嫁给吴本人包含了拉拢和安抚益州本土人民的政治意图。但要立吴氏的儿子为王子,还要看他朝廷基本人员的意见。这些人大多是荆州人,诸葛亮的意见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刘封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意见。因此,诸葛亮支持刘禅,以确保蜀汉的稳定,刘备经过仔细考虑,或决定以刘禅为继承人。

  二、刘禅的资质不是很差。

  我们对刘禅的印象不好,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守住刘备和诸葛亮的国家。特别是在曹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击败了成都。刘禅不顾姜伟的主力军和儿子刘陈的劝诫,不顾战斗而下降。当时,姜维军的士兵们被命令投降,愤怒地拔刀砍石。此外,刘禅投降后,司马昭面前的行为加深了我们的厌恶。

  然而,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待刘禅,我们可以看到刘禅的资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忍受。在《三国志后主传》中,刘禅的评价是“后主任是一个合理的国王,混乱的阉割是在黑暗之后”。在这一评价中,蜀汉朝廷后期的黑暗大部分责任都归咎于大臣,尤其是太监黄浩。

  事实上,刘禅能守住蜀汉这么多年,一方面是诸葛亮的奉献,另一方面也是刘禅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刘备的遗嘱和诸葛亮的《教师表》中看到他们对刘禅的培养和期望。刘禅从未放弃北伐的愿望,希望实现父母的理想。

  在诸葛亮的事情上,刘禅一直非常配合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可以说,诸葛亮一生的成就,一半是诸葛亮的奋斗,一半也来自刘禅的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对君主和大臣能与刘禅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死后,蒋婉和费毅休养生息,保护边境和人民。刘禅没有干涉。直到姜伟掌握军事权力,刘禅也非常支持他的北伐。

  如果我们公平地说,姜伟只是掌握了军事力量。如果他想北伐,没有刘禅的支持,他是不可能实现的。姜伟不断地攻击曹魏,消耗了大量的材料,动员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但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即便如此,刘禅仍然相信重用姜伟。当其他人攻击姜伟时,姜伟仍然受到保护。

  有人说刘禅重用宦官黄皓,这也是事实。黄皓对蜀汉政权的危害确实很大,但归根结底,黄皓也听命于刘禅。汉朝皇帝常用的手段是利用宦官平衡政治势力。虽然人们对刘禅的治国能力评价很低,但蜀汉在刘禅治理期间基本稳定。朝中的政权仍然掌握在刘禅手中,刘禅被禁止,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权臣敢于超越刘禅。

  我们对刘禅的期望太高了。

  我们对刘禅能力的贬低主要来自于我们对他的高期望。前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全能,后有诸葛亮的奉献精神,治国理政,北伐强敌。我们都希望刘禅能继承他们的意志,统一中原。即使不能完成前辈的意志,也能守住蜀汉的基础。然而,刘禅却埋葬了蜀汉的江山,并不战而降,这让我们看不起他。

  事实上,以刘禅的能力,他无法承受我们的期望。如果我们公平地评价刘禅,他就不像刘备那样凶猛,也没有统一世界的能力。但刘禅守住蜀汉江山还是有把握的。刘备和诸葛亮都看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刘备让刘禅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的原因。诸葛亮还将自己死后蜀汉的国策改为放弃北伐、休养生息的方针,并要求蒋婉、费祎实施。

  如果费祎死后,刘禅亲自管理政治,继续保持蒋婉和费祎时的战略防御态势,蜀汉就能继续生存。不幸的是,在姜维的鼓励下,他不自量力地发动了与曹魏的战争。多年的战争不仅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了曹魏一个机会。因此,在曹魏的强攻下,蜀汉也遭遇了灭亡。至于刘禅投降和司马昭投降后的表现,都是无奈之举。

  因此,以刘禅的真实能力,虽然不能满足统一世界的要求,但如果自我保护就足够了。这一切都在刘禅投降后的行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幸的是,当刘禅亲自管理政府时,朝鲜没有像蒋婉和费毅那样的大臣。蜀汉人才的枯萎决定了蜀汉的命运,这是刘禅无法挽回的。

  结语:

  刘备登基称帝时,立刘禅为王子,决定他为继承人。虽然后人对刘禅的评价不高,但也是当时刘备最好的选择。他选择刘禅的主要目的是稳定蜀汉的政权,为蜀汉的长治久安做打算。

  刘禅是王子中最大的,经过刘备和诸葛亮的长期培养。在荆州派这些人眼里,刘禅是最接近自己的。至于吴的两个儿子,他们应该更接近宜州本土派。在这方面,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更倾向于刘禅。刘备死后,治国理政的负担主要依靠诸葛亮,刘备自然要重视诸葛亮的意见。

  而且刘禅的资质和能力也不是一无是处。虽然他不是进取之主,但他仍然可以作为自我保护之主。蜀汉在刘禅的统治下基本稳定。在刘禅的支持下,姜维也对曹魏发动了多年的攻击。这一切都说明刘备立刘禅为继承人没有错。与此同时,刘备知道刘禅的缺点,还特意托孤给诸葛亮。不幸的是,当刘禅亲自掌握政权时,他没有继续执行诸葛亮的战略防御政策。当局势超出了刘禅的能力控制时,蜀汉遭受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