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又称“九州”?古代的“九州”是哪些地方?

  为什么今天的趣味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国又称“九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在古代也被称为九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是汉族祖先自古以来的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已成为中国古代的昵称,并经常出现在各种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陆游的一句话“死元知万事空,却悲不见九州同”,我们小时候应该在课本上读过。

  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关于九州划分者到底是谁,一直有两种说法。《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说法是,古代黄帝划分了九州。还有一种说法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夏朝的创始人大禹分为九州。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大禹划分了世界九州。

  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名叫思文生。他在历史书上被称为帝禹和神禹。他是夏朝的开国君王,也是历史上的治水名人。在古代传说中,他是一位可以与伏羲和黄帝相媲美的圣贤皇帝。人们仍然赞扬他的治水功绩。

  传说在古代,当帝舜统治世界时,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大禹的父亲是崇部落的首领。他带领民族主动治理洪水。枪治理洪水的方法相对原始。他采用了“堵漏”的方法,在发水的地方修建了大坝。结果,大坝建得越多,洪水就越大。枪花了九年时间,但仍然没有很好地控制洪水。

  帝舜看到枪花了9年还没能治好洪水,只好让枪的儿子大禹去接替父亲的工作。大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堵不如疏”的治水策略,带领民族疏通河流。经过13年的治理,中原的水患终于消除了。为了治水,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传为美谈。由于大禹治水有功,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后来,大禹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成为夏朝的开国皇帝。为方便治理世界,他将世界划分为九州,并使各州的州牧都献上青铜,铸成九大鼎。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异的东西都刻在九鼎上,九鼎后来被大禹集中在夏朝的都城,成为皇权的象征。因此,九鼎在古代也意味着九州,古人常称争夺天下为问鼎天下。

  后来,周武王灭殷商后,将徐州合并到青州,将梁州合并到雍州,并从冀州分离并州和幽州。东汉时期,天下有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等十三个州。每个州都有刺史或者州牧一个人,位于郡守之上的最高长官,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曾经是兖州牧。刘备还接替陶谦成为徐州牧羊人。

  东汉末年的州牧权力很大,比如刘彪的荆州牧,袁绍的冀州牧,几乎都是割据一方,成为诸侯。后来由于州牧权力过大,逐渐废除了州牧之称,并设立了都督、总管、节度使等职位。唐宋时期,只有亲王担任京城地方最高长官时,才能称之为“牧”。在清朝,也有人称知州为州牧,其实清朝的知州远不如汉朝的州牧。

  那么,古九州,现在还有哪些州的地名呢?事实上,九州的划分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上书·禹贡》中的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中也记载了九州,但有幽州和营州,但没有青州和梁州。同样,《周礼》中记载的九州也包括幽州和并州,但没有徐州和梁州。《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九州有幽州,但没有梁州。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尚书》中记载的九州是夏朝划分的九州,《尔雅》中记载的是商朝划分的九州。至于《周礼》,当然是周朝划分的九州。《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九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九州的划分。因此,不同时代的九州是不同的。

  到目前为止,除了豫州和梁州,其他几个古代九州的地名仍然存在,但这只是与古代九州的名称相同,管辖范围也减少了很多。例如,徐州、扬州、荆州现为地级市,青州、兖州、宜州、凉州现为区、县级市。与古代九州的划分相比,管辖范围要小得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