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诗词

  • 承宫樵薪苦学

    宋代诗人 佚名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狼三则文言文及翻译

    清代诗人 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唐代诗人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 二翁登泰山

      佚名诗人 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翻译

    宋代诗人 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远别离(苍梧山崩湘水绝)

    唐代诗人 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 题都城南庄

    唐代诗人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宋代诗人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大车

    先秦诗人 诗经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