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特点

周瑜(175年-210年),东吴重要将领,以豪气与智谋著称于世。他胸怀大志,不畏权贵,重视忠信。在三国时期,周瑜先是联合刘备与孙权抗曹,后借火烧连环船一战成名,被誉为“江东之虎”。他不仅在军事上有出众的才华,更在政治和外交领域表现卓越。周瑜不辞艰险,始终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说起周瑜这位三国时期的江东名将,大家并不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有“既生瑜,何生亮”“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还有诸葛亮三气周公瑾,活活把周瑜气死的说法。但是这只是《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凸出诸葛亮的智慧,而对历史上的周瑜做了很大的形象改动。那么周瑜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历史上的周瑜: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特点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并且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所以这样便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反而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的君子。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轻的时候对音律有着极高的造诣,即使在喝醉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小小的差错,他都能听觉的到,并且会回头去看那个弹奏的人。所以才会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唐代诗人李端有《听筝》曰“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再者周瑜的为人宽宏大量,却唯独程普与他合不来,程普认为自己年纪大,经常欺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非常佩服他,总是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其次周瑜和程普等将来率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由此可见周瑜这个人,是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羡慕的吗?这样一个春风得意的人,又怎么会嫉妒别人,又怎么会嫉妒别人而被气死呢?只不过是周瑜在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病逝于巴丘。在临死前周瑜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君为归孤何安”其实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叹诸葛亮的才华,所以才一直挽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可以为东吴效力。

而反观诸葛亮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只是把诸葛亮这个人物给神化了。比如“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这些事情在历史上根本就是无中生有。而火烧赤壁中也并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那是周瑜部下黄盖的主意和功劳。其实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主要功绩就是促成了孙刘联盟,他对蜀汉的贡献就是建立了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并身体力行。实际上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各位朋友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