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翘楚:被政治牺牲的悲哀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斗争中,有许多人因为身不由己,被迫成为政治牺牲品。他们或许是无辜的,或许是被误解的,但不管怎样,都承受着被牺牲的痛苦和悲哀。正如晚唐诗人翘楚在他的诗作中所描绘的那样,政治牺牲的悲哀是深沉而无奈的。这种无助和悲惨的境遇,让人不由得感叹人世间的无奈和残酷。

813年,安史之乱后50年,李商隐生于河南荥阳。

在很多诗歌中,李商隐都申明自己是唐朝皇室同宗。后经考证,他确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并没有任何官方文件能够证明此事,因此,即便有那么点沾亲带故,这亲攀得也是有点远了。

李商隐出生时,他的父亲李嗣任获嘉县令。三岁时,全家迁往浙江。成长于江南的青山绿水间,诗书翰墨自带灵秀。小小年纪,便出口成章,才气逼人。

然而,好景不长,李商隐父亲突然病故,家境迅速没落。他不得不和母亲返回老家,靠给人抄写书稿、舂米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可谓清苦。

晚唐诗人翘楚:被政治牺牲的悲哀幸得贵人提携,仕途一片光明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贵人相助。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李商隐结识了他一生的大恩人——东都留守令狐楚!

唐朝时,东都即为洛阳,当皇帝不在东都时,则置留守。东都留守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是整个洛阳城最大的领导干部。后又晋升为检校右仆射,官至宰相之列。

一向以惜才著称的令狐楚,慧眼识珠,对李商隐的才华赞不绝口,速将其邀入府上做幕僚。

古时,步入仕途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规科举考试步步晋升,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二是在有权势的高人雅士家中做幕僚,即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

童年贫苦,颠沛流离,李商隐终于迎来了这个鲤鱼跃龙门的大好时机。

令狐楚对李商隐疼爱有加,视如己出。无论生活、学习、还是仕途方面,都倾囊相助,对李商隐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精准扶贫工程:

资金方面,李商隐生活困苦,连一身崭新得体的衣服都没有,令狐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对李商隐的生活格外照顾,并四次出资赞助李商隐参加科举考试。

人脉方面,李商隐为人比较内向,不擅交际。智商很高,情商却有些捉急。令狐楚为此没少为他操心。他制造各种机会,将李商隐介绍给白居易、刘禹锡等大咖,不遗余力地为李商隐拓宽人脉,打通关系,简直比亲儿子还上心。

学习方面,令狐楚干脆亲自上阵,为李商隐传道、受业、解惑。令狐楚才思俊丽,善四六骈文。他的骈文更被称为当时文坛的“三绝”之一,另两位绝对如雷贯耳,韩愈和杜甫!

在令狐楚府上生活的这段日子,可以说是李商隐一生中最为快乐、体面的时光。

随着令狐楚年岁渐高,其儿子令狐绹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照顾李商隐。当时,令狐绹已中进士,官职开始逐级晋升。

李商隐迎来了人生中第五次科举考试,他早已没有当年初生牦牛不怕虎的劲头了。可是没关系,没有令狐楚,还有令狐绹!这一年的主考官正是令狐绹的密友!于是,李商隐终于如愿中了进士。

十年,李商隐终于飞上枝头,前途一片坦荡。

过河就想拆桥,却再次遭遇滑铁卢

话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李商隐刚刚中了进士,还未等到平步青云,令狐楚便撒手人寰。令狐楚死前交代要李商隐为他写遗书,可见令狐楚有多器重李商隐!

李商隐也同样敬重,感激令狐楚一家对他的鼎力提携,李商隐有诗“自蒙夜半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便是力证。

然而,李商隐刚刚作了这首诗表达感激之情,转身就去另攀高枝,投奔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倒不是说李商隐不能投奔他人,而是他选这个人,恰恰是令狐楚政治上的死对头!

安史之乱后,政治根基已然削弱,再加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江山愈加飘摇。当时,朝廷牛李党派纷争愈演愈烈。牛党以牛僧孺为党魁,李党以李德裕为头目。令狐楚即为牛党,而王茂元则为李党。

李商隐不顾令狐楚一家十年的恩情,转身投奔王茂元,这友谊的小船能不翻吗?

前面说过,李商隐对令狐楚一家是很感激的,至于投奔王茂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望眼欲穿那么多年,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却失去了靠山。李商隐也很是无奈,为了有更好的前途,他不得已只能另起炉灶。

话说面对李商隐的过河拆桥行为,令狐绹尽显君子风度。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只是两人之间再无瓜葛。

其实,若不考虑政治站位的问题,李商隐还是挺有福气的。尽管离开了令狐楚的庇护,但却再次获得了王茂元的赏识。这回不仅仅是提携和栽培,王茂元竟然把自己的女儿娶配给了李商隐!

然而,还没等混出个名堂来,王茂元又去世了。

接连失去两位靠山,纵使有万般才情,也不免凉凉了。

此时,李商隐31岁。

冰释前嫌,但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李商隐似乎不懂这个道理。

三十而立的年纪,李商隐面临再次失业。几年中兜兜转转中,干过好多行当,也不见有什么起色。不久,李夫人也病逝了。

人生海海,万世浮沉。

这时,牛李党争已近尾声,牛党胜出了。令狐绹作为牛党的左膀右臂,已晋升至宰相之列,一时风光无两。

李商隐又想起了曾经在令狐楚府上的日子。他左思右想,还是鼓起勇气给令狐绹写了一封信,希望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给他谋一个职务。

要说李商隐的点子虽然背,但不得不说,他总是绝处逢生。令狐绹虽心有芥蒂,但念及昔日“兄弟”之情,还是伸出了援手,给李商隐推荐了一个太学博士的职务。官职为正六品上。

虽然官职并不算高,但却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高的职位了!这对于身陷囹圄中的李商隐来说,令狐绹无疑是雪中送炭了。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如扁舟

然而,这时的李商隐已经快四十岁了,纵使夕阳无限好,也只是近黄昏。

七年后,李商隐病逝。

回望李商隐这一生,命运多舛,一叶浮萍。

李商隐曾有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如扁舟”。他始终向往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待到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

然而,终其一生,他始终没能等到他的江湖。

尽管有其自身性格方面的短板,但谁又能说,他不是晚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呢?

« 上一篇
下一篇 »